日前,脑机接口产业联盟首届“脑机接口50人论坛”暨天津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推进会,在位于天津滨海高新区的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召开。活动中,国内首个脑机接口专用检测平台签约建设,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现场发布近10项最新成果。
脑机接口发展驶向“快车道”
活动中,国内首个脑机接口专用检测平台签约建设。该平台由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与天津市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合作设立,旨在推动行业规范化、提升产品质量、增强我国技术自主可控性与国际话语权。
同一场合,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发布包括“神工—神星”“神工—神耳”“神工—神光”“神工—神观”“神工—慧眼”等近10项最新成果,涵盖孤独症评估系统、听觉感知客观量化评估系统、无创颅内压及脑氧同步监测系统,脑机交互定制化磁共振系统、片上视觉脑机接口等多个方面,进一步丰富了团队自主研发的“神工”创新医疗器械谱系产品。
“我们从事科研工作不仅仅局限在实验室,而是要把科研工作和相关领域成果真正应用到实际的场景当中。因此,我们在发布这些成果的同时,也会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力求把这些技术投入实际的临床医疗当中,让更多老百姓可以低成本地使用到先进的脑机接口技术。”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倪广健表示。
据悉,本次大会还宣布2025首届“脑机接口全球开发者大会”即将在天津启动,推动脑机接口上游开发平台及资源的开放共享,更为众多中下游企业和技术爱好者撒去“开源”的种子,实现脑机接口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万家的美好愿景。
同时,大会还发布了《脑机接口技术与产业创新洞察》报告,为行业发展提供实践参考与趋势指引;创办国内首部脑机接口专业期刊《脑机接口学报》(中英双语),为领域内科研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发表平台;第二届华瑙学者奖及2025年华瑙十大进展评选启动;由明石创新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捐赠1.3亿元的天津大学脑机接口学科建设基金正式发布。
顶尖智库热议脑机接口新趋势
活动中,来自科技界、产业界、学术界、投资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人等近百位嘉宾聚首论道,谋划探讨脑机接口技术如何加速“接入”产业、生活与未来。现场,市科技局、市医疗器械审评中心及滨海高新区分别推介了天津市在脑机接口方面的支持政策,来自高校院所、临床单位、相关企业的代表们围绕推动脑机接口创新发展,共建产业集聚发展生态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全面探讨脑机接口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和产业化潜力。大会还同期举办了企业路演、商业展览等活动,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动,构建良好的中国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圈”与“朋友圈”。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在《脑机接口发展战略思考》的主题报告中指出,脑机接口是一种变革性的人机交互技术,是重要的颠覆性技术和新质生产力,正在为推动新科技革命指出新方向,为推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民生幸福带来新希望。
“脑科学和神经技术的突破正在不断涌现,这些多学科领域的创新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取得进展,包括将其转化为临床应用。”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默罕默德·萨万(Mohamad Sawan)表示。
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滨海新区将智能科技产业,特别是脑机接口作为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新赛道,依托天津大学建立脑机海河实验室,设立了国内首支首期规模10亿元的脑机接口专项基金,联合环湖医院打造全国首个脑机接口综合临床试验病区。未来,滨海新区将持续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加速走出实验室,走向千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