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闭幕。滨海新区派出的4名选手在赛场上团结拼搏、奋力进取,取得了1枚金牌、2个优胜奖的佳绩,用过硬的素质展现了“滨城”技能人才培养成效。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是中国技能人才竞技的最高舞台,堪称技能界的“全运会”,也是培养选拔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本届大赛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河南省人民政府承办,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全国各地3400余名“技能达人”汇聚一堂,在106个赛项中一展绝技。滨海新区通过组织选拔和集训备战,派出4名选手参加了化工总控、飞机维修、水处理技术、物流与货运代理4个赛项,经过三天的激烈比拼,来自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员工杨勇斩获化工总控赛项金牌,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员工陈浚鑫、天津渤海化学试剂有限责任公司员工付晨分获飞机维修、水处理技术赛项优胜奖。
化工总控项目金牌选手杨勇
化工总控项目金牌选手杨勇是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一名生产一线的班组长。这次他不仅拿到了金牌,还获得了参赛代表团最佳选手奖。杨勇告诉记者,扎根一线生产20余年,他始终没有放弃过对技术的追求。智能化成为该项比赛难点和亮点。选手需要综合运用先进控制、数字孪生、动态建模等“新型生产工具”和“新技术”,让化工生产装置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我感到智能化生产一定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只固守传统操作方式肯定是不适合现代化生产的。所以,我回去也会把这次比赛中获得的经验总结起来,传授给班组的年轻人们,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杨勇说。
付晨 水处理技术项目选手
和杨勇不同,天津渤海化学试剂有限责任公司的“00”后选手付晨参加了水处理技术赛项。运用跨专业综合知识,要求选手一个人管理整座城市污水或者工业废水处理厂,在15个小时的极限时间内完成水质分析、混凝实验优化操作等多个实验的考核,要求选手能够观察、识别、维护、控制和修理供水及废水处理系统的设备及拟定计划和报告,并按照相关要求独立完成工作。“非常考验技能和心理素质,虽然比赛过程很辛苦,但是能来到国家级赛场是非常宝贵的机会,对我今后的成长很有帮助。”付晨说。
陈浚鑫 飞机维修项目选手
本届飞机维修赛项首次将真实飞机模型引入现场,选手们需要在五个高难度模块中展开角逐,熟练掌握英语,熟悉飞机、发动机、结构、液压、操纵、航电等系统的原理和组成,具备钣金、铆接、导线制作、机务检查维护和复合材料缺陷修复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赛题做出0.5毫米公差,角度30分公差的零件,全部要求选手手动制作完成。“对自己的成绩还比较满意,掌握了非常多的技能。”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的“00后”选手陈浚鑫第一次参加比赛,毫不怯场。“我还入围了国家集训队,向世赛发起冲击,技能照亮前程,我相信只要肯钻研技术,将来就一定会有技能人才的‘一席之地’。” 陈浚鑫说。
比赛现场,滨海新区人社局到场慰问了出征的选手和教练,为他们加油鼓劲。
涵养技能人才“蓄水池”,加快建设“技能滨城”。近年来,滨海新区着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滨城”培养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人才强区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重要举措,为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沃土。通过开展 “滨城工匠杯”等多项职业技能大赛,分行业、分职业、分层次举办专项赛项,为新区广大职工和院校学生搭建了锻炼、提高、展示自我的舞台,一批批优秀选手脱颖而出,冲击国赛、世赛等更高的舞台。
下一步,滨海新区人社部门将持续深化“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通过政策激励、宣传引导、职业竞赛等方式,培养、选拔优秀技能人才,让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在新区蔚然成风,赋能新区“1+3+4”现代产业发展,实现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